工作坊宗旨
挑戰
21世紀中國少數民族研究面臨挑戰至少有三方面:第一:中國政治經濟語言文化等政策所產生的影響,例如:都市擴張與發展,少數民族村落的空心化;少數民族村落與城鎮觀光化,其文化再現是以觀光客的喜好為考量;政府對宗教活動掌控越加嚴格,少數民族的宗教與儀式活動也受到直接的衝擊;強力推行普通話,對少數民族語言的保存產生反效果。但必須注意,這些影響不一定只是發生在少數民族地區。第二:當中國教育與研究資源持續增加,台灣研究者的優勢與觀點對中國少數民族研究能夠產生何種貢獻,是台灣研究者所需反思的。第三:當兩岸關係惡化與新冠病毒之疫情蔓延,導致兩岸來往阻礙增加,強調參與觀察的民族誌方法倍受挑戰。
跨越
在兩岸關係變化與疫情蔓延前,台灣身份赴中國調查有其便利性。卡式台胞證雖被認為是中國政府加強控制台灣人的方法,但比較起紙本台胞證或其他國家護照持有者,持卡式台胞證節省研究簽證核發與延長簽證的繁複手續。台灣研究者初到中國進行田野調查,仍需透過大學或研究機構擔保,但21世紀之前已經在中國進行少數民族的研究者,已為後來者奠定基礎,透過這些學術社會網絡,新手能夠相對順利地進入少數民族地區進行調查。兩岸高校的交換生制度,對於台灣學生赴中國研究亦是有利的條件。
啟發
有興趣赴中國的研究者/研究生應對中國各項政策有基本的理解,並具備計畫趕不上變化的心理準備,不能將眼前所見視為理所當然或「傳統」少數民族文化。選題方面,需要挑戰在中國的學者與研究生無法觸碰的題目,這是台灣研究能有的貢獻,如果想要做相同的題目也須提出更批判性的觀點。當因為政治因素進不了中國做調查,可以挑戰跨境民族研究,赴周邊國家的少民族族地區進行研究,或者回歸到少數民族生產的文本之研究,文本研究有幾個方向:第一:分析過去少數民族知識份子的作品,第二:進行網路文本的研究,第三:整理與討論台灣研究者所收集的田野資料。最後一個可行的方法,是針對疫情嚴峻時可以嘗試的方法,即透過網絡方式舉行工作坊,同時訓練中國與台灣的學生進行田野調查,讓兩岸學生以合作方式生產出學位論文,但如何跨越網路言論之控制,以及學術倫理的議題,仍是一個待討論與克服的問題。